姜淑華
幾年前,朋友送我幾本《敖魯古雅風》,在編委一欄中,我赫然看到了齊治國的名字,刊物中也有他的文章。其筆墨文風,很是令我敬佩。
后來,又偶得一本齊治國老師的《林海春秋》,書寫那些曾在根河一帶留下過足跡的大興安嶺少數民族歷史。此后,它便成為我研究北方少數民族的指南。這本書,常常讓我想起《平凡世界》和路遙。何日能面見齊老師,當面受教,成了我心心念念所愿。
機會終于不期而至,我們相見于一次午餐。
齊老師平易近人,也很健談,雖是初次相逢,卻像舊友故交。他送給了我一本新出的散文集《記憶呼倫貝爾》,字里行間都是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愛,被我視為珍寶。
短暫的相聚,卻成為一生不能忘卻的記憶。
四年過去了,總以為此后山高水長,總以為上天會保佑慈愛之人歲月無恙,總以為我們仍會在某天重聚于某個街巷。卻沒想到,這樣的理所應當的總以為,成為今生竟再也無緣相見的遺憾,讓我愧悔難當。
今生我與齊老師雖只有一面之緣,但他那浩瀚大氣的文字和扎根本土的品格,會成為我一生中永不消退的榜樣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