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呼倫貝爾草原,綠意涌動、生機盎然,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鄉村興則國家興。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黨中央連續出臺政策文件、制定發展規劃,對“三農”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近年來,市委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重點工作,助力呼倫貝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續寫鄉村振興的華章。
全市一盤棋
鄉村振興高位推進
老屋變新房、整潔的村容村貌、清新的自然生態環境,一幅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廣袤的呼倫貝爾大地上徐徐展開。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是一條連接歷史、記錄當下、叩問未來的不平凡路。2022年1月,我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下設6個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各成員單位形成工作合力,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堅持線上線下監測相結合,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識別監測對象991戶、2220人。綜合運用農牧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等監測手段,認真開展防返貧監測摸底排查,全市共排查農牧戶18.5萬戶、49.6萬人。我市嚴格落實防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信息數據比對工作機制,協調各行業職能部門將采集的各類相關數據進行對比,確保各項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全市建立并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和數據共享機制,進一步提升監測對象信息數據準確性。
產業發展引“活水”
鄉村振興添活力
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振興看長遠,長遠看產業,鄉村振興沒有產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呼倫貝爾走上全面小康的康莊大道。
我市積極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發展壯大農畜產業加工業、鄉村旅游、電商產業、生態產業等特色優勢農牧業,用于產業發展的銜接資金達4.6億元,項目123個,切實帶動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呼倫貝爾森寶黑木耳種植有限責任公司員工晾曬黑木耳 韓冷 攝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扎蘭屯市以黑木耳生產基地為平臺,把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通過品質化、規?;?、品牌化、聯動化、融合化發展,讓黑木耳成為富民大產業。“以點帶面”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深化京蒙協作
推動協同發展
一場細雨過后,鄂倫春旗沿途的山頭郁郁蔥蔥,山野鄉村到處煥發出勃勃生機。順著道路的方向望去,只見遠處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廠房,那是京蒙扶貧協作項目——鄂倫春自治旗食用菌深加工項目基地。該項目可生產1440噸蘑菇醬、480噸木耳深加工成品、480噸山野菜深加工成品,惠及全旗631戶居民。
自2018年京蒙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源自北京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理念不斷在呼倫貝爾落地生根,各層級各領域深入對接。鄂倫春旗與北京西城區達成7個方面23項需要幫扶事項共識,在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各個領域開展交流合作,京蒙扶貧協作已經成為呼倫貝爾發展的又一個起點。
京蒙協作幾年來,北京西城區、石景山區加大東西部協作力度,以協作促發展,落實好對口支援任務,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開創支援協作工作新局面。
2022年,我市落實北京市級財政資金6741萬元,實施項目13個,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10個,已赴京對接5次,對接內容覆蓋科技興農、生態興農、數字化產業建設等方面。充分利用北京市的巨大消費市場,把我市的農畜產品更多地銷往北京,增加我市農牧民收入,目前已經銷售我市農畜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藝品金額2.75億元。
駐村工作隊
為鄉村振興之路護航
盛夏時節,天藍云白,記者來到莫旗哈力淺村,看到院落干凈整潔,一條小河蜿蜒穿村而過,河畔路燈明亮,岸邊一叢叢花朵兒開得正艷。哈力淺村不光“顏值”高,產業也好,創城菌業、玉米收出租讓鄉親們鼓起了腰包。
莫旗白鵝俏銷市場 蔣希武 攝
莫旗強化產業項目的帶動引領作用,為鄉村經濟發展強筋壯骨。目前,滑子菇、黃菇娘、中草藥、綠色水稻、肉牛和白鵝等一批特色種養殖項目已經發展成為引領農民發家致富的朝陽產業。
記者采訪時,在村頭樹蔭下納涼閑聊的老人家們夸贊起來:“現在的駐村干部得力呀,他們讓村子變漂亮了,我們變富裕了,幸福日子更有奔頭了!”駐村干部成為了村民們“不走的親戚”,哈力淺村是共謀鄉村振興創新之路的典型,也是各駐村工作隊扎根基層一線的縮影。全市駐村干部不斷展現駐村工作隊的新擔當、新作為、新風采,答好新時代的駐村“答卷”。
目前,全市確定164個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包聯幫扶任務較重的嘎查村、鄉村振興重點村和示范嘎查村。全市共選派駐嘎查村工作隊699個,駐村干部1288人。為幫助駐村干部進一步了解鄉村振興政策、熟悉幫扶業務知識,組織開展網絡培訓,累計參訓7632人,實現了駐嘎查村干部培訓全覆蓋。
小康之后再出發
賡續奮斗正當時
我市各地以時不我待的精神
以爭、搶、拼、趕的昂首姿態
聚力產業、人才、
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
朝著
農牧業更強
農牧區更美
農牧民更富
的目標闊步前行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路上
記者:勝利 通訊員:李璐
主編:張梁誠 責編:劉坤
監審:李金田
監制:付惺
總監制:張曉琦
呼倫貝爾日報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