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生物制藥阿榮旗基地 張鵬 攝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張鵬 攝
優然牧業第一示范牧場擠奶大廳 王楠 攝
呼倫貝爾伊利綠色智能高端有機液態奶項目生產線 劉飛 攝
那吉鎮全景 張鵬 攝
音河鄉吉雅泰休閑農業風情園 王建庭 攝
盛夏時節,阿榮大地盡展火熱的發展景象。齊魯生物制藥基地、呼倫貝爾伊利乳業阿榮旗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園區內機械轟鳴;一望無際的沃野田間,秧苗青翠、瓜果飄香;城鎮繁花似錦,鄉村美景如畫……一幅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行穩致遠的圖景鋪展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勤勞奮進的阿榮兒女用雙手建設美麗阿榮,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引擎持續發力,城鄉建設突飛猛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攀升。
生態文明展現新魅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于阿榮旗絕非僅僅是響亮的口號,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般地融入到工作實踐中。
旗委政府聚力生態安全,大力開展生態治理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堅決執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全方位守護好全域綠水青山。建立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強化“林長”履職盡責,扎實做好封山禁牧工作,落實鄉村兩級管護責任,加快促進生態環境自我修復。高標準完成“三北”防護林、森林撫育、退耕還林、重點區域綠化、義務植樹、四旁植樹等生態修復任務。旗、鄉、村三級河長體系完備,持續推進河湖“清四亂”“一河一策”管理保護常態化、規范化。組建了圖博勒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索爾奇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國家試點驗收,成功列入自治區重要濕地名錄,正在爭取列入國家級重要濕地。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以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為抓手,堅決守牢守好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已成為阿榮人的共同責任。
盛夏之時,阿倫河碧波蕩漾,魚群洄游,葦草叢生,棲息的鳥類也越來越多,引得游人流連忘返。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文明縣城等諸多國家級榮譽紛紛落地阿榮旗。十年來,最直觀的體現是老百姓的感受:水清了,天藍了,山綠了,人富了!
現代農業創造新生活
十年來,阿榮旗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高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及利用、節水增糧等項目,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切實抓好家庭農牧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
在興安鎮育合村,集中連片的玉米、黃豆長勢喜人,這片高標準農田是福海農機專業合作社流轉的耕地。2009年,合作社成立時僅流轉了1500畝耕地,到2022年已達到45000畝耕地。社員路永軍見證了阿榮旗土地流轉的步伐:“經過十年的運作,合作社現有設備達到30余套,從種到收一條龍全程機械化,農民實現了職業化,有國家政策扶持和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示范應用,多種地多產糧,我們心里更有底氣和信心!”
十年來,通過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旗實施耕地輪作、黑土地保護利用等項目39個,建成高標準農田28萬畝,規范流轉土地285萬畝。旗委政府緊緊抓住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精耕細作497萬畝耕地,2021年糧食產量達16.94億公斤,實現“十五連豐”;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04.93萬頭只,實現“十六連穩”。全旗認證“兩品一標”農牧產品品牌56個,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9家,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由53%提高到67.6%。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以綠色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多極支撐、多極發展的現代化綠色產業體系已經初步形成;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秸稈糞污“兩利用”、化肥農藥“雙減量”行動等一批耕地輪作、綠色高產創建項目紛紛落地見效。
項目建設撬動新動能
項目是第一推動力,沒有大項目就沒有大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阿榮旗團結帶領全旗廣大干部群眾,錨定嶺東強旗、綠色崛起奮斗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銜接,依托一產謀劃二產,龍頭帶動延伸三產,著力打造全域綠色有機農畜林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十年間,阿榮旗工業經濟蓄勢崛起,圍繞爭資金、抓招商、上項目、搭平臺、強產業、建集群,主動融入國家和自治區重點產業鏈布局,一體推進強鏈補鏈延鏈建鏈,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綠色產業體系,以齊魯制藥、伊利乳業為核心的玉米轉化、乳肉加工兩大全產業鏈集群初步構建。
在呼倫貝爾伊利灌裝車間,盒裝奶分秒不歇地在生產線上流動,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智能化裝箱機、碼垛機不停地運轉著。2019年入駐阿榮旗的呼倫貝爾伊利有機乳制品項目,經過不懈的建設,有機液態奶生產線已于上半年正式投產。
目前,阿榮旗奶源基地規劃建設的 13 個規?;膛pB殖場中,8個牧場引進奶牛2.84萬頭,全群養殖規模達到4.14萬頭,其中6個牧場實現產奶運營,日產鮮奶475噸。不久前,中青農商產業集團助力奶業振興暨戰略合作伙伴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中青農商攜手阿榮旗以及相關產業鏈企業資源,建設現代化奶牛養殖示范牧場,開啟全旗奶源基地建設的新篇章。年初以來,旗委政府大招商、招大商,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一批新項目、大項目、好項目正陸續紛紛跟進,以綠色產業項目賦能農業農村。
民生實事奏響新樂章
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將發展成果轉化為民生福祉是旗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阿榮旗對民生的追求,不僅體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更洋溢在每名群眾幸福的笑臉上。
十年間,阿榮旗緊盯項目引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加速集聚;狠抓三大攻堅戰,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加快補齊;圍繞產業抓轉型,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基礎不斷夯實;統籌城鄉促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更加牢固;突出改革破難題,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更顯強勁;傾力民生強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共享成果惠民暖心。
群眾的幸福是最大的民生。阿榮旗全面關注特困對象、低保對象、重病重殘對象、貧困大學生,解決民生難題有“大動作”,增厚民生福祉有“大禮包”。如今,全旗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生活質量有新改善,人們的期盼已逐步成為現實。
在那吉鎮如意七區,正忙著裝修的居民劉鵬見證了這座小城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今年公共租賃住房公開抓號中,他抓到了49.5平方米的樓房,僅需要支付6萬多元,就圓了住房夢。
從居無定所到住進樓房,劉鵬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樣,眉角含笑:“終于結束了到處租房漂泊的生活,住上了樓房,這一切都要感謝旗委政府給予我們的惠民政策,讓我們這些殘疾或者貧困人員能夠住上樓房。”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十年來,阿榮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見效,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猶如和煦的春風,溫潤著百姓心田,書寫出一張張催人奮進、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精細管理點亮新城鄉
初春,那吉鎮街頭的榆葉梅用鮮艷的花朵向人們致以春的問候;盛夏,滿城的綠意讓人在酷暑中體會到愜意的涼爽;深秋,詩情畫意的白樺林,吸引了諸多攝影愛好者熱切向往;冬夜,小城苑如光的海洋。一幅美輪美奐、和諧幸福的畫面,向世人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走進鄉鎮村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優美的環境盡現眼前,農村的生活更加城市化,農民的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阿榮旗把城市精細化管理和鄉村振興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立足小切口,惠及大民生,辦好一件件民生實事。
城市形象,在于精美;城市管理,在于精細。每位來到阿榮旗投資置業和休閑旅游者的感受就是,這座小城不僅干凈而且美觀。其實這就是多年來阿榮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積淀。
阿榮旗按照“建設小城鎮、規劃大城市”的導向思路,強化新區建設與舊城改建一體謀劃、協同推進,高標準編制了《阿榮旗那吉鎮城市總體規劃》,配套專項規劃11個,形成了旗域村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相配套的城市規劃體系,確立了中心城鎮11個功能區及三環六橫九縱路網框架,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明晰了城市發展邊界,現代化中小城市框架格局基本形成。
在那吉鎮城區,已經形成了以城市管理網格為單元,以街長和網格長為抓手,以專業隊伍為主、社會力量為輔,組建了城管綜合執法、市政環衛保潔、市政設施維修、園林管護、社區居委會、黨員先鋒、志愿者服務、義務衛生監督八支城市管理隊伍,形成了清掃、保潔、清運、管理、執法、監督“六位一體”的城市管理體系,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一中心雙網格八隊伍全覆蓋”的城市管理框架,實現城區垃圾分類、衛生秩序、環境綜合整治常態長效、常抓常新,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圍。
十年間,全旗廣大干部群眾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凝心聚力,追趕超越,阿榮旗先后榮獲市級以上榮譽90余項,開創了全旗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歷史新篇章,書寫了無愧于時代的輝煌新業績。
接續過往,歷史長河將留下奮斗者的不朽業績。讓我們來看一組數字對比:2012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63.4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57元;2021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3.0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99元,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7元……
十年,是一個數字,標注著發展的高度;十年,是一次跨越,丈量著發展的幅度。走好新的趕考路,阿榮人民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凝聚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堅實的步履,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阿榮的精彩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王建庭 田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