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三河回族鄉位于額爾古納市南部,總面積達3140平方公里,處于哈烏爾河、得爾布河、根河之間,并因此而得名,該地區是全國知名的“三河牛”“三河馬”的故鄉。額爾古納市人民法院三河人民法庭就位于此地。作為三河人民法庭的庭長,劉軍多年來堅持扎根基層,近3年年均收案量200余起,調解率達90%以上,無一發改案件。
堅持固本強基
夯實法庭發展基礎
近年來,圍繞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法庭功能標準化、管理工作規范化、訴訟服務便民親民化、辦公辦案智能化、文化建設特色化”的目標,劉軍帶領法庭干警著力改進三河法庭軟硬件水平,加強審判管理,提升隊伍素質,創新為民舉措,法庭面貌煥然一新。
走進三河法庭,“兩區一庭三室一窗口”、便民化的訴訟服務設施、現代化裝備一應俱全。劉軍堅持“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理念,著力打造智慧法庭,安裝了庭審同步錄音錄像系統、語音轉寫系統、便攜式科技法庭系統等,實現了庭審直播、多媒體舉證、遠程電子簽章、網上立案、電子卷宗隨案生成、視頻會議等多項職能,不斷滿足信息時代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
創新調解思路
做群眾的貼心人
三河回族鄉總人口11379人,回族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50%,是自治區唯一的回族鄉。劉軍注重把握地區特點,對少數民族群眾案件實行優先立案、審判,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依法減免緩交訴訟費用,針對轄區內少數民族群眾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農忙季節繁忙等實際特點,他堅持流動辦案,深入田間地頭、群眾家中實地調處糾紛,減少群眾訴累。在審判實際中,他注重總結適合少數民族糾紛的化解機制,針對回族當事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點,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干部、阿訇等參加“法庭開放日”、參與案件調解,把法律適用和民族習慣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維護了民族地區團結。
距離三河60公里處,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是我國唯一一個俄羅斯族民族鄉,同樣也是三河法庭工作的重中之重。劉軍定期開展巡回審判,深入到俄羅斯族家庭普法宣傳、化解矛盾、答疑解惑,通過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溝通,贏得了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一致贊譽。
劉軍還創新調解思路,將性質相同的案件歸納在一起,分門別類地進行集中調解,引導各方當事人分析各自的利害關系,并且注重把握當事人的心理特點,尋找合適的調解契機,積極為各方當事人提出切實可行的最佳調解方案。同時采用手機短信、微信等形式與當事人進行溝通交流,取得了當事人的信任,提高了案件的調解率。
劉軍常說:“三河法庭地處少數民族聚居區,我們只有真正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才能開展好工作,老百姓找到法院,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得為他們辦實事。”
結合地方特色
提升法庭軟實力
在法庭文化建設中,劉軍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為主線,注重融入轄區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法庭樓梯間、走廊、調解室、辦公室等區域作為背景墻,掛置法庭辦公辦案照片、格言警句、轄區風光等,集中展示法庭變遷、法庭工作生活、法庭黨建、領導調研、各地風景等,錯落有致,美觀大方,既陶冶了干警情操、培育司法能力、凝聚隊伍力量,也使群眾充分感受到法庭獨特的文化氣息。工作之余,他積極組織法庭干警開展乒乓球、羽毛球等各項體育活動,參與轄區內組織的各種活動,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使干警可以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到審判工作中,同時也更加了解當地的風俗人情,有利于做好法庭工作。
在法庭廉政建設中,劉軍立足教育抓預防,形成拒腐防變長效機制,通過談心談話、觀看警示教育片、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使法庭干警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線。同時,他制定了完備的規章制度,規定了法庭干警日常行為規范,形成了鞏固廉政建設的有力措施。
幾年來,在劉軍的帶領下,三河法庭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劉軍先后被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區人民法庭工作先進個人”“全區辦案標兵”“調解能手”等榮譽。2020年初,三河法庭被評為“全區法院先進集體”。
邁步、啟程,耕耘、收獲,劉軍始終將目光投向遠方。“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就是他的心聲,這就是三河人民法庭發展道路上鏗鏘有力的誓言。